在南美洲,巴西和阿根廷是面积最大的两个国家,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两个国家。
巴拉圭,只是夹在阿根廷、巴西两个大国之间的内陆小国。
南美洲地图
然而,巴拉圭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国,却在1864年和1865年先后向巴西和阿根廷开战。巴拉圭战争。
1870年,宣布发动战争的巴拉圭总统小洛佩斯被巴西军队击毙,巴拉圭战败。
巴拉圭战争绘画
战后,巴拉圭割让大约1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给阿根廷和巴西,占巴拉圭原国土面积的30%。领土损失使得巴拉圭首都亚松森沦为边境城市。
战争使得巴拉圭国运的一落千丈。
战前巴拉圭全国人有40万,战争造成了巴拉圭人口损失20万至25万之间,占据巴拉圭全国人口的50%。战后,巴拉圭全国男性人口只有2万左右。
战后巴拉圭的难民
直到20世纪20年代,巴拉圭花了几十年的时间才从混乱和人口损失中恢复到战前数量。
那么,巴拉圭为什么如此不自量力,同时硬刚阿根廷和巴西两个南美洲大国呢?
一、错综复杂的领土争议
巴拉圭与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之间的战争,归根于拉普拉塔河的争端。
拉普拉塔河全长4000多公里,起源于巴西高原,中游地区主要是海拔低于500米的平原。流经今天的巴西、巴拉圭、阿根廷和乌拉圭。
该地区下游地区地势平坦,可通航里程长达3000多公里,将巴拉圭首都亚松森、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和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连接起来,是南美航运价值最高的河流。
拉普拉塔河流域
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的矛盾早在殖民时期就已经埋下。
从16世纪到18世纪,西班牙、葡萄牙开启了瓜分南美大陆的历程。西班牙占据了绝大多数的土地。葡萄牙占据了南美洲东南部,也就是今天的巴西。
西班牙、葡萄牙瓜分南美殖民地
西班牙、葡萄牙两国都对于南美洲争议的焦点是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流域地区。
1776年,西班牙殖民者将拉普拉塔河流域划归拉普拉塔总督辖区管辖,首府布宜诺斯艾利斯。拉普拉塔河下游地区是总督辖区的核心地区,人口主要是西班牙殖民者的后裔(土生白人)为主。
拉普拉塔总督辖区主要分为核心区、东岸地区、巴拉圭和上秘鲁几个省。
拉普拉塔总督辖区
巴拉圭所在的省地处热带,不是西班牙殖民者重点开发的地区。
因此,除了首府亚松森之外,其余地区以瓜拉尼人(印第安人的一支)和梅斯蒂索人(西班牙人和瓜拉尼人的混血)为主。说西班牙语和瓜拉尼语。
巴拉圭球星圣克鲁斯,长相更像梅斯蒂索人(西班牙和瓜拉尼人混血)
巴拉圭地区对于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核心的拉普拉塔总督辖区的认同感不高。这为日后阿根廷和巴拉圭的关系不佳埋下隐患。
拉普拉塔河流域也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角斗场。下游的乌拉圭河、上游阿帕河的问题是拉普拉塔河流域的两大矛盾。
拉普拉塔河
阿帕河流地区(划归巴拉圭省)大部分被西班牙占据,葡萄牙则觊觎该地区的磷酸盐资源。这为日后巴拉圭、巴西冲突埋下伏笔。
西班牙、葡萄牙竞争的焦点阿帕河(红色)和乌拉圭河(黄色)
19世纪初,受北美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南美大陆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810年,拉普拉塔总督辖区的首府布宜诺斯艾利斯发动了五月起义,打响了南美南部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第一枪。
布宜诺斯艾利斯爆发反对西班牙独立运动
1811年,巴拉圭在拉普拉塔总督辖区整体未独立的情况下,率先宣布脱离西班牙独立。
巴拉圭独立的第一任人物:弗朗西斯
巴拉圭的独立引起了拉普拉塔总督辖区革命者的不满。此外,在拉普拉塔总督辖区内部,西岸和东岸地区(中央集权和联邦制)因为建国理念而矛盾重重。
当时的拉普拉塔总督辖区主要面对西班牙殖民者的斗争,没有出兵巴拉圭。
乌拉圭河东岸地区,与葡属巴西没有大型山脉、河流的阻挡。拉普拉塔河的独立运动极易影响到葡属巴西。这引起了葡萄牙殖民者的不安。
乌拉圭和巴西,之间没有大山大川阻挡
1816年,葡萄牙出兵帮助西班牙殖民者扑灭了乌拉圭的独立运动,并顺带占领了乌拉圭。
葡萄牙占领乌拉圭
1816年,布宜诺斯艾利斯为首的西岸地区甩掉东岸地区,自行建国。将拉普拉塔更名为阿根廷。
阿根廷独立后,一直拒绝承认巴拉圭的独立。
西属美洲的运动影响到了葡属美洲。1822年,巴西宣布脱离葡萄牙独立。独立后的巴西继承了独立前的疆域(包括占领的乌拉圭领土)。
1822年,巴西独立后的疆域,包括占领的乌拉圭
巴西独立后,阿根廷拒不承认乌拉圭是巴西的一部分。阿根廷和巴西因为乌拉圭河东岸前途问题龃龉不断,两国甚至擦枪走火。
1828年,在英国的支持下,阿根廷和巴西签署《蒙得维的亚和约》承认了乌拉圭的独立。
乌拉圭独立后,长期作为阿根廷和巴西之间的缓冲国而存在。
1828年,乌拉圭独立
阿根廷、巴西、乌拉圭问题解决后,拉普拉塔河流域问题主要集中在巴拉圭问题上。
巴西和巴拉圭关于阿帕河边境问题一直以来是悬在两国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巴拉圭和阿根廷之间主要是独立的合法性问题上。阿根廷长期不承认巴拉圭是一个独立国家。
巴拉圭和阿根廷、巴西的争议
二、巴拉圭向巴西宣战
巴拉圭与巴西、阿根廷的矛盾使得深处内陆的巴拉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困难。独立之初的巴拉圭是南美唯一的内陆国家(当时的玻利维亚是沿海国)。
拉普拉塔河是巴拉圭对外的主要窗口。巴拉圭地处拉普拉塔河的中游地区,下游的入海口主要掌握在阿根廷和乌拉圭手里。
拉普拉塔河流域可通航位置(红色方框)
独立之初的巴拉圭主要发展农业经济。1844年,老洛佩斯成为了巴拉圭的总统。
老洛佩斯治下的巴拉圭注重发展和欧美的关系,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巴拉圭经济。
卡洛斯-洛佩斯(老洛佩斯)
经历了老洛佩斯十几年的呕心沥血,巴拉圭成为了南美重要的经济强国。
到1862年老洛佩斯去世前,巴拉圭成为了南美第一个拥有近代化铁路的国家。
1862年,巴拉圭的GDP为110万美元,高居南美第二。当时的巴拉圭经济规模高于阿根廷,仅次于人口数量庞大的巴西。
巴拉圭首都亚松森的火车站
1862年,老洛佩斯去世后,他的儿子小洛佩斯继承了位置。当时巴拉圭和阿根廷、巴西的关系依旧紧张。小洛佩斯继位前主要在巴拉圭军工部门工作。
他希望发展强大的军工业,打破阿根廷和巴西对巴拉圭的封锁。
小洛佩斯发展军工业引起了巴西和阿根廷的强烈不安。因为巴西和阿根廷希望把巴拉圭变成两国之间的缓冲国。
因此,巴西和阿根廷屡次通过妖魔化巴拉圭的方式,达到备战的目的。
弗朗西斯·洛佩斯
拉普拉塔河的最佳入海口在乌拉圭境内。然而,巴拉圭和乌拉圭并不接壤。巴拉圭希望将自己的触手伸向乌拉圭。
乌拉圭从1828年独立后,处于长期的内乱之中。其中代表自由派的红党和代表保守派的白党是当时乌拉圭政坛的两大政党。
当时,乌拉圭红党掌握了政权。巴拉圭在乌拉圭扶持乌拉圭白党,对抗巴西支持的红党。
乌拉圭独立后的政变
巴拉圭在乌拉圭扶持反对派的做法,引起了巴西的不满。
1864年4月,巴西在乌拉圭全面扶持红党上台。巴西与巴拉圭关于阿帕河问题浮出水面,这使得巴西和巴拉圭的关系逐渐恶化。
巴拉圭总统小洛佩斯认为自己有强大的军队,可以借助攻打巴西,占据巴西西南部领土的方式,打开进入乌拉圭的陆路通道。